首页 > 教学科研 > 正文
高校教师应对压力的五种方法


当你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,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的同时,也选择了与沉重的科研压力、繁杂的行政事务,以及个人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为伴。长此以往,压力如同悄然滋生的藤蔓,逐渐缠绕积累,不仅可能影响身心健康,还会降低工作效率。那么,高校教师究竟该如何有效应对压力,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呢?接下来,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,助力教师们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,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。


1 勇敢直面压力,精准定位问题根源

压力并非洪水猛兽,它本就是生活与工作的常态,在一定程度上,甚至是推动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。但一旦未能妥善管理,压力就可能化身焦虑、倦怠,甚至引发身体疾病。以下这些情况,你中了“几枪”?

● 教学任务繁重不堪:课程的精心备课、课堂上的精彩讲授,以及对学生的耐心辅导,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,更要求高质量的成果输出。
● 科研要求高不可攀:发表论文、申报课题、参与学术评审,每项任务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和严苛的质量标准。
● 行政事务琐碎繁杂:教学评估、会议记录、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非教学工作,常常无情地挤占学术研究时间,甚至连生活的时间也被占用。
● 个人生活压力如山:家庭责任的担当、经济方面的压力、自身健康的问题等,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。

正如古人云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要想成功应对压力,首先得明确它的来源。把压力细化、具体化,就如同手持一把精准的钥匙,能帮我们找到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。当面对压力时,勇敢地承认它的存在,心平气和地接受它,这便是迈向健康心态的关键第一步。


2 合理规划时间,提升工作效率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“时间管理”堪称缓解压力的关键技能,对于高校教师而言,更是如此。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焦虑,往往是因为时间被切割得七零八落,或是总觉得手头的任务无穷无尽,怎么都做不完。下面这些方法,也许能帮到你。

● 巧用“四象限法则”:准确区分任务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,合理运用“四象限法则”来安排工作。优先攻克那些重要且紧急的任务,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,分阶段稳步推进,而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任务,不妨适当简化,甚至放心地委托给他人。
● 告别“一心多用”:同时处理多项任务,看似高效,实则会降低整体效率,还特别容易出错。倒不如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项任务上,完成之后再从容转向下一项,这样反而能收获更高的效率。
● 预留弹性时间:千万别把时间安排得密不透风,给自己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。如此一来,既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,还能有效减轻紧张感。
● 借助工具之力:利用电子日历、实用的任务管理软件等工具,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任务清晰分类、详细记录。如此,便能帮自己从混乱无序的状态里理清思路,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。

时间管理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我们持续练习与实践。通过有条不紊的安排,教师们不仅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,还能挤出更多时间用于休息和放松,从而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。


3 增强心理韧性,巧妙管理情绪

心理韧性,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和压力时快速恢复的能力。高校教师的工作,需要大量的脑力与情感投入,这就使得心理韧性显得尤为关键。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,我们要学会“抗压前行”。

● 接纳不完美:也许你通常对自己要求极高,期望在教学、科研、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。但现实是,过度追求完美往往容易让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。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,给自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,反而能让内心更加平和宁静。
● 学会释放情绪:面对压力时,千万别压抑自己的情绪,要找到健康的宣泄方式。一场聊天,一份日记,一场运动也许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● 积极自我暗示:当面对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时,不妨相信一次吸引力法则,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:“我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它。”积极自我对话,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,增强自信心。
● 寻求社会支持:别害怕向同事、家人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。他们给予的支持和建议,说不定会成为你跨越难关的有力支撑。

心理韧性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逐步提升的。养成用积极乐观的视角看待问题的习惯,就能始终保持动力与热情。


4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,筑牢身心根基

身心健康,是应对压力的坚实基础。很多教师因为太过忙碌,而忽视了对自己身体的关爱。但这种过度透支的行为,往往会让压力变得更加沉重,正所谓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。

● 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是缓解压力的首要前提。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,按时起床,坚决避免熬夜,这样能极大地改善身体状态。
● 均衡饮食: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,摄入优质蛋白,尽量少吃那些高油高盐的加工食品。健康的饮食不仅能增强体力,还能让情绪更加稳定。
● 坚持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,像跑步、游泳、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运动能够促进内啡肽的分泌,有效缓解焦虑和疲劳感。
● 学会放松:定期进行深呼吸、冥想、正念练习等放松身心的活动。

这些活动能显著降低压力水平,让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敏锐。无论工作多么忙碌,都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“充充电”。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,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


5 重新定义成功,树立长远目标

在高校的环境里,大家常常以成果为导向:发表了多少篇论文、斩获了多少奖项、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……这些“硬指标”固然重要,但它们未必能真正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。也许可以尝试“换个赛道”,重新定义成功。

● 关注内在成就:像是学生的成长进步、课堂上热烈的互动氛围、知识的广泛传播等。这些看似“无形”的成果,实际上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● 树立长远目标:把职业生涯看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而非短暂的短跑。允许自己在某些阶段适当放慢脚步,调整节奏,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● 学会享受过程:别总是一门心思纠结于最终的结果,试着从备课、教学、研究的过程中找寻乐趣,把每一天都当作自我成长的宝贵机会。当我们从过度追求外在评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重新发现工作的真正意义,内心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减轻许多。


教育,是一场用热忱与耐心铺就的漫长征途。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是这条道路上的行者,背负着使命,也经历着压力的洗礼。而健康的心态,无疑是支撑我们稳步前行、不断探索的动力核心。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,我们或许都积累了独特的经验与智慧。有的老师可能在晨跑的汗水中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阀门,有的老师也许在与学生的倾心交流里获得了心灵慰藉。

那么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,在面对压力时,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排解方法?又期望了解哪些课程?无论是独到的心得,还是迫切的需求,都期待您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,或通过后台给我们留言。让我们一同在交流中汲取力量,携手应对压力,拥抱更加美好的教育人生。


来 源 / 中 国 教 育 干 部 网 络 学 院


关闭